第245章:蛇鼠两端的小人(1/3)
陈平在三川郡时,的确也是涉猎百家学说,可时间有限,年龄也摆在那里,那比得过赵凌这后世多了两千年见识的穿越者。儒家鸿儒一般都精通一经,专研一生,让陈平与淳于越、伏生辩论《尚书》的话,那不是将脸伸过去让人打?真当诸子百家的人无真才实学?赵凌要让伏生故意认输,既显得下作,又不现实,他若真这么做了,伏生那种把名声和学说看得比命还重的人,为了清白,自尽都有可能,输是输不了一点的。“朕不过是认定冯去疾不敢再逼了!”赵凌笑道,“朕可令陆贾任科农令,哪怕你输了,自也有其他人任尚学宫主事,他再逼下去,又会多一个人站出来,他们根本得不到任何的好处,反而与朕再生嫌隙,得不偿失。”“这些老臣,权衡利弊,心思极重,你二人好好学吧。”赵凌说着望向陆贾:“陆贾,你师承荀子一系,修儒道两家,朕令你掌科农令,除管理科农令事务,维系儒道两家关系之事,也交于你了。”陆贾著《新语》融合儒家“仁义”与黄老“无为”,且侧重治国理论,使儒、道不再成为空谈的学说,乃大才也。赵凌罢免陈平科农院院长一职,实际早有打算,既管理尚学宫,还要管科农院,他哪里忙得过来?科农院目前已经步上正轨,让陆贾接手正是合适呢。陈平被贬,次日早朝便未上早朝,赵凌也在朝会之上宣布了此事。皇帝赏罚分明,朝中大臣纷纷高呼圣明。陆贾接任科农令,这让淳于越、伏生等人大喜过望。秦始皇在位之时,利用博士装点门面,但实际重用法家官僚,哪怕赵凌登基之后,这一点依旧没有得到改善,儒家大都在常奉府编书,不然他们也不会总去尚学宫授课。无实权!算不得重用!陆贾严格来说,师承荀子一脉,乃正儿八经的儒生。科农院可是皇帝新立的重要官署,让儒生成为科农院院长,对儒家来说,意义非凡。陆贾年龄不过三十三岁,比起淳于越、伏生等人年幼许多。他任科农令时,赵凌便在咸阳赐了一处宅院与他,可淳于越等人早听闻陆贾儒、道双修,又拜天子为师,故认为其乃蛇鼠两端之人,嗤之以鼻,不屑与其往来。陆贾也曾到淳于越和伏生府上下了名谒,可这两位鸿儒纷纷推脱,避而不见。孔鲋到咸阳的时候,陆贾也同样以荀子门生的身份下了名谒,孔鲋对其评价便是:“杂而不精,数典忘祖之辈,安敢以荀子门生自称?”儒家不待见陆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