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22章 户部尚书李炜(1/3)
在长安东商业区商区,热闹非凡,每日都充斥着此起彼伏的叫卖声,还有熙熙攘攘的人群。街道上车水马龙,商铺林立,一片繁荣景象。就在这繁华闹街的一隅,户部尚书李炜的府邸静静矗立着。府邸大门庄严肃穆,朱红色的漆在日光下泛着光泽,与周围的热闹氛围相融,却又带着几分独特的沉稳。李炜在朝堂的声名,可谓是朝野上下,无人不知,无人不晓。他在众人眼中,是陛下最为忠诚的臣子,甚至被一些人略带贬义地称作陛下的“忠犬”。身为户部尚书,掌管着大唐的财政大权,这本是个需要有独到见解和决断的重要职位。可李炜在朝堂上,似乎总是没有自己的主见。每当陛下提出财政开支相关的决策,他从不曾像其他谏臣那般,因为担忧财政负担过重或者开支不合理而向陛下上谏言。正因如此,在不少官员的私下议论里,他被无情的比作只知逢迎的小人。那些尖酸刻薄的话语,诸如“李炜就是陛下的应声虫,毫无自己的想法”“他空有尚书之名,不过是为陛下敛财的工具罢了”,时常传入他的耳中。李炜心里自然清楚这些流言蜚语,可他却从未有过一丝动摇与后悔。回想起以前的大唐,表面上国力强盛,四方来朝,都城长安更是一片繁华,尽显大国风范。但真正深入民间,就会发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实则充满艰辛。沉重的赋税、严苛的徭役,让他们不堪重负。那时的盛唐,不过是世家大族和权贵子弟的天堂,他们凭借着家族的势力和财富,肆意享受着荣华富贵,而底层百姓却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。而如今陛下治理下的乾武时期,情况则大为不同。李炜亲眼见证了陛下推行的一系列改革举措,这些政策让百姓的生活逐渐有了起色。土地分配更加合理,免去农税,百姓们开始有了自己的积蓄,脸上也渐渐有了笑容。在李炜看来,这才是真正属于老百姓的盛唐。李炜这一生,从一个籍籍无名的普通百姓,一步步走到如今户部尚书的高位,其中的艰辛只有他自己清楚。即便如今身居要职,他的内心深处,始终没有把自己当成高高在上的官员。他始终觉得,自己就是那个出身平凡的普通老百姓,自己的根始终在民间。所以,他做任何事的出发点,永远是站在百姓的角度。也正因这份初心,他能够深刻领会陛下的每一个决策背后的深意。自陛下凭借着过人的胆识,彻底扫清世家之患的那一刻起,在李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