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81章 这个世界需要陈默(2/5)
创投圈的重要信息渠道。
陈默注意到,36氪新开设的“深度”栏目对彼岸科技的几次报道都相当到位。
不到一分钟的思考后,陈默拨通了吴旦的电话:“Daniel,36氪投一下~”
随着网约车市场竞争格局的尘埃落定,行业进入了复盘阶段。
作为亲自操盘者,陈默对打的出行的运营数据了然于心。
此前他亲自体验了一天网约车司机的工作,10单行程加上平台补贴,收入超过千元。
平台数据显示,一线城市专车司机月收入中位数达19800元,快车司机为14200元,日均工作时长约10小时,二三线城市的收入水平相应略低。
调研数据显示,通过规范的网约车平台运营,勤劳的司机完全能够凭借自己的双手撑起一个三口之家的生活。
这个结论让陈默感到由衷的欣慰,至少证明了他所推动的这项事业正在创造实实在在的社会价值。
然而最触动陈默的,是那天与司机师傅们一起吃着烧烤喝啤酒的场景。
一张张饱经风霜却洋溢着真诚笑容的面庞,一双双粗糙有力却充满希望的手掌,这些鲜活的人们远比冷冰冰的财务报表更令人动容。
在物质生活已经充分满足的情况下,困扰陈默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问题。
当他利用手里的物质资源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们时,他发现他的精神世界得到了莫大的满足。
这种纯粹的喜悦,让他重温了儿时那种“赠人玫瑰,手有余香”的单纯快乐——不图名利回报,却能让人心生欢喜。
或许,这就是实现自我价值、创造社会意义的真谛所在。
这种精神共鸣,让陈默不禁想起去年在彼岸开店的那位于东来。
虽然相处只有短短数日,但他们在精神层面却产生了奇妙的共振。
那位脸上总是乐呵呵的大哥,经常拉着他畅谈共产主义理想。
陈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或者说是规律:类似自己这种白手起家苦过来的企业家,成功后往往更愿意回馈社会;
记忆中外卖和网约车后来均存在相同的情况.
导致司机和骑手们只能吃苦耐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