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80章 组合拳发力,滴滴易主(2/5)
入信息茧房中的网民——原来这场舆论大战,本质仍是商业利益的角逐。
网上有网上的战斗、现实有现实的玩法,双管齐下,彼岸均展现出令人胆寒的战斗力。
这场实力悬殊的较量背后,是彼岸舆论战、信息战、科技战、关系战,多维度秀肌肉的综合体现。
短短数日,某些势力见势不妙偃旗息鼓,这场来势汹汹的舆论风暴便以彼岸的全面胜利而告终。
留给业界的,是对其全新战力的深刻认知与敬畏。
却令广大网民有种海晏河清,幻梦一场的不真实感。
最终,从7月底到9月初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,“打的出行”以迅雷不及摧枯拉朽之势改写了华夏网约车市场格局。
而且看目前态势,打的出行、优步华夏、滴滴打车三家重新排了座次,竟然有稳定下来的趋势。
这一发展完全超出了科技媒体和互联网观察机构此前的所有预测。
36氪的最新报道一针见血地剖析了这场网约车大战的关键胜负手:
“.纵观全局,《打滴行动》的四步战略环环相扣且招招致命,而竞争对手却是昏招迭出、接连失误痛失好局。
以果推因,某平台推出顺风车业务本是妙棋,但年初情人节推出的'社交活动'已埋下隐患。
加之对安全问题的漠视导致负面舆情不断发酵,后续危机公关更是堪称灾难,该公司COO及管理团队难辞其咎。
据知情人士透露,该业务部门管理层为全0团队。
若传言属实,该公司今日之败局可谓咎由自取。
试想若任其发展,将对整个行业造成怎样的精神冲击?估计会侵蚀社会的责任吧”
这篇报道一经发布便引发舆论哗然,获得大量网友点赞支持。
不出两日,涉事平台即发布官方声明,宣布起诉36氪“放任猜测、造谣生事、侵害公司名誉权”。
与此同时,滴滴总部正在召开一场关乎企业权力格局的紧急董事会。
短短一个月内,市场份额从70%暴跌至20%,如此断崖式下滑即便在股市也属罕见,管理层显然难辞其咎。
然而最终问责结果却出人意料:程唯负次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