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15章 彼岸系(2/5)
12月29日,小米集团正式发布公告,宣布完成12亿美元的Pre-IPO轮融资,并计划于2015年年中登陆港交所。
上一轮融资,小米估值450亿美元已接近“独角兽天花板”,不能仅凭单一手机市场,还需通过业务多元化(比如生态链IoT战略、互联网服务)支撑更高估值。
尤其小米5系和智能家居市场表现超出市场预期,所以本轮估值高达550亿美元。
而这笔融资主要用于全球化扩张(东南亚市场、欧洲)和供应链优化。
本轮融资参与方除了部分老股东(如DST、彼岸、顺为)外,还吸纳了包括GIC(新加坡主权基金)All-Stars(香港专注科技的对冲基金)和云锋基金.
值得一提的是,虽然小米经历了这么多轮融资,背后站着众多投资者,即使上市,也是以“同股不同权”(AB股)的形式,以雷军为主导的核心团队始终掌控着绝对话语权。
经过几轮融资后,创始人雷军本人仍持有约27.4%的股份,但通过特别投票权设计,实际享有57.9%的投票权,接近六成。
联合创始人陈默持股17.2%,两人合计控制82.45%的投票权。
员工持股计划占比约10%,按预估市值价值超50亿美元。
其他投资者持有约21.3%,投资人股权比例合计约为38.5%。
投行分析人士指出,小米的股权架构设计堪称教科书级案例:
“这种人力资本驱动型的架构设计,既保障了创始团队的战略决策权,又为员工激励留足空间。外部资本可以分享成长红利,但难以干预公司运营。”
在当今互联网江湖中,第一梯队玩家都已构建起庞大的资本矩阵,“XX系”的称谓已成为行业地位的象征。
小米Pre-IPO融资消息的公布,让财经界猛然意识到,
这家看似低调的企业,正在缔造一个商业帝国.
小米PreIPO的消息一出,许多财经媒体兴奋了。
因为他们发现,小米真要上市成功,IPO规模仅次于之前的FaceBook和前几个月的阿里,成为互联网企业第三大IPO案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