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73章 小默奉上,雷总吃姜(1/6)
早在今年3月4日,抖音悄然上线,初期没有任何推广和资源支持,完全处于“以战代练”的摸索阶段。
凭借兄长产品今日头条的定向用户引流,抖音在第一个月勉强达到了10万DAU(日活跃用户数量)。随着用户生成内容的丰富和智能推荐算法的发力,第二个月DAU迅速突破100万。
期间,音乐舞蹈类视频占比超过50%,手势舞、对口型挑战等趣味内容吸引了大量用户,其中抖音里面许多年轻小姐姐这也吸引了许多男性用户,充分印证了“性才是第一生产力”的互联网定律。
随后,彼岸集团开始对抖音进行流量扶持,DAU从百万跃升至千万仅用了一个月时间。
经过近半年的发展,抖音已成为18-26岁年轻人最喜爱的短视频应用,DAU高达5000万。
尽管比快手晚入局近一年,但抖音凭借精准的算法推荐、高颜值社区和音乐属性,迅速在一二线城市青年群体中占据主导地位,市场占有率隐隐压过快手一头。
而快手则以“老铁文化”为核心,深耕下沉市场,用户年龄层偏大,形成了与抖音截然不同的用户生态。
与此同时,腾讯在抖音上线后不到两个月推出了微视,主打“8秒短视频”,并效仿当年腾讯微博的策略,邀请大量明星入驻,试图通过明星效应快速引流。
初期效果显著,微视DAU一度达到3000万,紧追抖音。
然而,近期微视的数据增长陷入停滞,尽管频繁更新,却难以突破瓶颈。
多家媒体对微视的困境进行了深度分析:
《互联网观察指南》:“微视的‘8秒短视频’模式过于局限,难以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;
同时,其模仿抖音的策略导致产品缺乏差异化,用户认知混乱。
尽管明星入驻带来了短期流量,但缺乏爆款内容和现象级挑战赛,用户粘性不足。
相比之下,抖音通过算法重新定义了短视频,让普通人也能成为内容创作者,形成了强大的社区生态。”
《第一财经》:“腾讯试图用流量和资本复制抖音的成功,却忽视了产品和技术的核心竞争力。
即便拥有强大的资源和流量,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