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文学小说> 历史军事> 谍影:命令与征服> 第1769章,全歼(1/6)

第1769章,全歼(1/6)

    “专员!”“进入阵地!”“是!”李家钰带着部队到来。目前,中条山国军都已经倾巢而出。吴克仁、孙蔚如等人在临汾以北建立防线,包括洪洞县。主要的任务就是防止日寇援兵南下。用的是第26集团军的名义。总司令也换成了吴克仁。孙蔚如对此并没有怨言。因为第四集团军已经完成大换装。全部更换了新武器。装备精良。弹药充足。唯一缺乏的,就是粮食、被服。但是也逐渐的开始生产自救。利用晋西南的资源自力更生。毕竟,晋西南有临汾、运城两座城市。同时,中条山的东面,就是上党盆地。有长治这样的城镇。逐渐发展起来的话,提供部分后勤供应是没问题的。但是有个前提,得自己努力。要自己亲自下场搞生产。不能只搜刮老百姓。以前,国军没有这样的意识。但是现在,张庸来了。他要求这么做。古代还有屯田呢。现在也得慢慢的学。“必须自力更生。”“否则,会饿死。”这是张庸的原话。从现在开始,国府的日子将会很难过。比以前更加难过。来自苏联的援助基本上断绝。来自英美的援助差不多没有。在美丽国的租借法案生效之前,光头的日子会非常难过。不要说是杂牌军,就是第74军、18军这样的主力部队,都无法保证正常的后勤补给。王耀武也是靠着后方的饼干厂,努力赚点小钱,补贴部队。为什么40年以后,有那么多的国军投降日寇?得不到补给,就是原因之一。国府的收入就那么点,连主力部队都无法维持,哪里还顾得了其他杂牌军?日寇和汪伪趁机用后勤补给诱惑……结果就是……伪军遍地开花。“快!”“快!”国军部队纷纷进入阵地。其实,国军的攻城部队,只有两万多人。单纯计算兵力的话,和日寇是差不多的。双方兵力对比一比一。完全不合常理。但是没关系。他张庸打仗,又不需要常理。“炮兵!”“到!”张庸给炮兵安排任务。75毫米意大利炮的攻坚能力不强,主要负责监视日寇两个残存的炮兵阵地。还有部分残留的105榴弹炮和105毫米重加农炮。张庸贪心不足,想要据为己有。全部摧毁了就可惜。其实日寇的火炮还不错。最大的特点就是相对轻便。都是针对亚洲地形设计。容易运输。只要日寇炮兵进入阵地,就开炮。75毫米炮弹对榴弹炮伤害不大。但是可以炸死炸伤日寇的人。杀人。留炮。哈。完美。至于155毫米榴弹炮,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